【福爾磨渣俱樂部6】從「牆」談起
很久以前我接觸大陸學者時有這樣的感想: 是的,對岸沒有言論自由;是的,對岸有網路管制。 是的,對岸還有「十年浩劫」這種上行下效的集體胡搞導致的「失落的一代」。 但是也正因為他們沒有暢所欲言的自由卻有一堵政府砌起來防範他們耳目的「牆」,所以他們想求知的人,便得努力翻牆鑽牆當「爬牆黨」。換言之,他們知道知識的得來不易、知道網路消息不可全信(你以為對岸只有民間才做懶人包嗎?你以為紅色網軍不懂得藏樹於林的道理嗎?),所以一旦到了牆外、到了沒有管制的地方,他們就會盡其所能地吸收知識、享受不必爬牆也能求知的快感。 但是台灣人不同:我們拆掉這堵牆已經很久、也許太久了,所以好多人都忘記了知識的可貴、忘記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或者說,在享受資訊爆炸的成果時,反而對資訊疲乏、懶惰了,不再花功夫求知和思考了。說得難聽一些: 長此以往,台灣的民眾將會比對岸的民眾更易於動員、更好操縱,因為我們民眾的腦袋已經太習慣於「接受」他人提供的資訊甚於自己思考。 我不和最近的示威人士站同一邊,是因為在這些政策議題上我瞭解並選擇了自己的立場,並不代表我「相信政府」;但另一方面,我倒想問問參與示威抗議的人們一句: 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反對的或支持的議題是什麼嗎?你們是因為「知道並瞭解」這個議題而參與抗議?還是因為「潮」、因為「其他人都有參加」? 如同我之前常說的: 沒有什麼政治活動是神聖到不容提出反論的,也沒有什麼政治人物是神聖到不容質疑的。 我有時贊同政府的立場,並不代表我相信政府;甚至該這麼說: 不相信政府與任何政客,是公民應有的素質之一,但並不代表「總是反對政府」才是個身心健全的公民。 回過來說:珍惜我們「沒有牆」的環境,但不應該放棄求知、放棄獨立思考;珍惜我們暢所欲言的民主,但不應該「見府則反」、「見藍/綠則反」,甚至「只要和我意見不同的都該反」。台灣很大,大到足以容納各路意見相左的人;台灣很小,小得沒有空間讓我們內鬥與內耗。思考與辯論,是民主的基礎;不思考也不做政策辯論而只是拿著教條互相攻訐,這不叫民主,這叫「宗教戰爭」。一旦我們陷入宗教戰爭,即使我們自己不築牆,我們的混亂與混沌會自然引起別人的厭憎與嫌惡,讓別人對著我們築牆。 「如果有什麼東西不好看,築個牆把它擋起來,來個眼不見為淨。」你希望被別人眼不見為淨嗎?繼續吵啊、繼續內訌啊!親痛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