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拓樸」概念簡述中國的國際體系理念
有言在先: 這不是一個「理論」 ,而 只是一個「發想」 、只 是我的一己之見 。 故事是這樣的:某日下午看網友討論到洋人怎麼看中國人建構的國際關係體系的問題,而說起這個,大家大概都會想起聯合國、國際聯盟、歐盟之類比較新派的國際體系。但對於中國來說,我並不認為「國際關係」這樣的理念,在中國的歷史中不曾出現。 雖然歷史上的中國相對於近現代歐美國家來說,在國策與外交作為上顯得保守、內向,但考慮中國的領土廣大到從西元前到秦朝上千年間都能一直保持著多個割據政權(或者說「部落國家」,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國家的文化差異大到文字語言都有巨大歧異的地步)並立的狀態,說中國沒有「國際」和「國際關係」這樣的概念,我覺得太小看中國了。甚至說「朝貢體系」吧,都不應該把它簡單地解釋為一種「大國對附庸『摸摸頭』」的行為。如果深入理解朝貢體系的精神,或許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國際」觀。 以下就是我的一己之見:透過網路術語,來向讀者解釋我所理解的中國與美國的國際關係理念差異,但首先,需要讀者理解幾個名詞:區域網路、網路結構、網路傳輸協定、伺服器、用戶端。但我不想花太多文字解釋,所以謹附上WIKI連結讓大家自己看。 區域網路 、 網路結構 、 網路傳輸協定 、 伺服器 、 用戶端 中國在東亞地區,若完成內部統一並且國力達到區域強權的水準時,都不免扮演起「亞洲老大」的角色。而從歷史上中國扮演起亞洲老大後所建構出的亞洲秩序來看,其實可以視為一種「星狀網路」結構: 由中國來擔任伺服器的區域網路,開出的准入網條件也很簡單:客戶端必須使用共通的網路傳輸協定(例如「奉正朔」、「用漢字」之類的),並且承認中國做為伺服器的權威,但入網後就可以享受區網內的資源。而做為伺服器的中國,在享有網管權威的同時也負擔起網管的職責,所以要負起區網的穩定與資源供給的責任,例如區網內客戶端之間若出現糾紛或衝突,伺服器必須進行排解;而當可供分享的網路資源不足時,伺服器也要負責調度。如果讀者你的歷史尚不太差、不夠「覺醒」的話,你應該還能記得春秋時代的「霸主」、甚至堯舜之類的「天子」,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這些。因此它並不是一種「掠奪型」的區域網路,而更接近於一種廣域合作的形式。 也因此,中國慣性地會把自身的權威(也是面子)放在首位,因為星狀網路的成立關鍵便是在承認伺服器的權威上。但中國這個「網路管理員」在客戶端遵循